当杭州三级标准化评审暂停的通知在工作群里弹出,当曾经支撑企业半壁江山的传统业务接连缩水,当同行老板们的焦虑眼神愈发凝重——安全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的“寒冬”,似乎比想象中来得更猛烈些。
十年前的风口期早已远去,单一安全业务躺赢的时代一去不返。政府财政收紧,非必要支出持续削减;企业勒紧腰带求生,台账指导等基础服务需求锐减;传统评审、驻点服务等业务不断收缩,叠加市场竞争白热化,利润空间被反复挤压。更严峻的是,标准化评审等核心业务的调整,让无数第三方陷入“业务空窗”的生存危机。此时的安全第三方,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,向左是固守旧路的日渐式微,向右是破局新生的未知挑战。
转型,已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关乎生存的“必答题”。

就在行业陷入迷茫之际,一份政策文件为安全第三方点亮了转型的灯塔。3月29日,七部委联合发布《安责险实施办法》,以国家政策之力为安责险制度按下“加速键”。这不仅是安全生产领域的一次制度革新,更是安全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转型“新质服务机构”的重大战略机遇。
安责险绝非简单的“保险产品”,而是以“风险防控为核心”的安全生产综合服务体系。《办法》明确要求,安责险承保机构必须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风险评估、隐患排查、事故预防等服务,这意味着海量的技术服务需求将从政策文本走向市场实践。据业内测算,随着安责险在全行业的强制推广,其带动的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级——这正是安全第三方摆脱传统业务依赖、实现转型升维的“黄金赛道”。
然而,万亿机遇并非唾手可得。传统安全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业务单一、技术薄弱、资源分散等问题,难以满足安责险对“全链条风险防控”“专业化技术支撑”“数字化服务能力”的高要求。这就要求安全第三方必须转型为“新质服务机构”:从单纯的“合规评审者”转变为“风险管理者”,从碎片化服务提供者升级为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,从依赖人工经验转向拥抱科技赋能。
这种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,在政策红利窗口期前尤为凸显——谁能率先完成转型,谁就能抢占安责险市场的制高点。
破局密钥:安环家打造“新质服务机构”,三招破解转型死结
作为安全服务行业转型的引领者,安环家正以“新质服务生态构建者” 的身份,为安全第三方提供全方位的转型支撑。
何为“新质服务机构”?—— “能兜底、敢赔付、效果可量化”的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商。
安环家通过“资源+系统+机制”三位一体方案,助传统第三方做大做强:
①资源赋能,扩大业务增量。
安环家以平台优势,吸引13万+的目标客群加入,这些优质企业,自带“风控基因”与“事故预防”诉求,为服务机构的业务增量提供持续动力。
三级专家智库,聚集万名专家团队实时响应,可以实现精准匹配,精确把控,大大降低业务风险和作业难度。
②“真预防”服务体系,以“真服务”塑造“真价值”。
依托领先技术打造“一站式服务体系”,提供覆盖安责险事故预防全流程的,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,培养“事故预防”领域的六边形战士,助力新质服务机构提升综合能力,做好“真”事故预防服务,切实降低事故发生率。
实现服务全流程的标准化、公开化、透明化与留痕化,确保服务过程留痕可溯源,满足监管要求。
推动达成标准化交付,服务机构应严格遵循AQ9010-2019行业标准与T/HAS108-2021团体标准,实现全国统一服务规范,降低交付争议,以实际效果,凸显服务机构价值。
③运营中台提效权威机构背书
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,为安全服务机构打造数智化运营中台。横向覆盖安责险业务、事故预防服务、保险理赔等全业务场景,连接各级监管机构、企业客户、险企等多个主体,以此构建清晰、高效的运营中台,全面提升服务机构整体的业务运营效率。
刚刚成立的,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专业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专委会”)还将牵头输出高标准事故预防服务流程、技术规范及质量管理体系。并从更高维度,搭建出政府、险企、专业服务机构、投保企业之间的多方沟通交流平台,实现资源对接与信息共享,推动新质安全服务机构的发展迈入专业化、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。提升市场对新质安全服机构的认可度,也为新质安全服务机构成长提供强而有力的背书。

在未来的安全风险管理产业中,打造新质服务机构不是为了让谁“一枝独秀”,而是希望通过多方合力,构建“责任共担、价值共享、监管共治”的生态闭环,让新生的安全服务机构有能力扛起“事故预防”与“风险减量”的大旗,少走弯路,从“配角龙套”成为价值共创者,持续发展壮大!也让安责险真正落地,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。
市场的“寒冬”,固然伴随着严峻的挑战与生存困境,但同时未必不是第三方服务机构“修炼内功”,实现“蜕变”的一次难得机遇。“穿越寒冬”,才是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迈向更加健康、稳定发展的必然之路。
扫码咨询,抢占转型先机!
